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1|回复: 0

降低机械磨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3 2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在不少人心目中,认为机械零部件的硬度愈高,就愈耐磨;认为要提高耐磨性能,就必须提高硬度;认为要提高硬度只有,一,整体更换,采用硬度更高的机械材料,二,进行零部件物理性能处理,提高其表面硬度。硬度几乎成为耐磨性能的标志。这样的看法其实是不全面的。众所周知的,巴氏耐磨合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外。但是由于巴氏合金的工艺操作比较复杂,质量控制相对困难,而且耐磨性能也不够突出,因此采用范围不广。现代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的出现,开始在扭转形势。
    高分子复合材料之所以能惊人地提高机械耐磨性,主要原因有四:
    1,高分子复合材料整体的硬度不高,但在软基体中,配置有刚玉粉,氮化硼,金刚砂等硬质点,其硬度高出铜,铁,钢,钛合金等若干倍。因此具备很高的耐磨性。
    2,高分子复合材料工作面在滑动中,形成转移膜,将其摩擦对方表面的微观粗糙度,填平补齐,同时进行抛光,因而起到了双重保护作用,使对方另部件极少磨损。导致摩擦副双方使用寿命同时提高。
    3,高分子复合材料中配置有固体润滑剂,可以在不需要大量给油的情况下,成倍地降低摩擦系数,摩擦阻力。从而减少磨损。同时在短期缺油的情况下,克服拉伤,腐蚀,生锈。
    4,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修理机械时,可在零部件加工后,或组装状态下,直接以另部件为模型,涂层成型,获得一般靠精加工成型,难以达到的配合精度和组装精度,如轴套之间的同心度,接触面的密合度等可以接近100%等。事实上,提高精密度已是大多数现代机械降低机械磨损的关键和方向。
    可见,采用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并能保护对磨件的复合材料和工艺,较之采用以硬碰硬,以牺牲对磨件为条件的高硬度传统金属和硬化处理工艺,要优越得多。而且这一成果是在大幅度简化工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条件下取得的。
    例如:,铁路系统发展的DP型涂料与其他修理材料,在M2000型试验机上测定的性能对比数据如下:       
    测定条件:  1, 轴压   500 N, 2, 转速    400  rpm,  3, 滴油润滑。
) U0 ~4 C! P, l, m# z% Z; J) u1 x7 H4 W& c( J# W/ ^5 Y2 O! Z+ X) f, \' x) a6 n+ P( d1 N9 h8 q* b3 p0 @3 I( i% Y r8 w; q' h; v$ |- U6 C2 u4 K! O! [ u7 w: m/ K+ k6 I. |2 Y) ]$ v& K2 e' W6 J2 v. l9 a# m" v8 x% u/ N$ ~$ J7 W o6 N. j& o8 e8 R2 H3 k. j! ^1 `) @, l, R8 Q" _& ^1 [/ k4 y* F0 _# \: q/ G& z( [$ N) b/ s) R" y4 E" [8 }* Q* B7 n9 d& U* ^4 h- U: `8 h5 ~, I" Y4 w: R) A/ m5 _: H! [/ c' Z( T6 l8 J: m" q+ O' A$ v1 K) h( Y1 E. i( O' t' `. N7 V# e3 ^3 s- [8 I7 |" }# o$ T# d, _9 |$ w$ o( C9 a) Y' l! y& ~4 h- X) X& q$ s3 F& X+ X+ {4 r* |4 O4 K) m( ~7 q" Y" I# a( r3 {" h' f z4 C6 ^4 G. |( D2 b- | C4 |, v: W0 L T3 @: x" M5 R& L+ l2 s2 S; k3 {7 B$ K% c; F7 ^% L! i7 c: @: j* q1 G1 R( _, |( ?3 H$ X) |9 w4 X5 Z/ c# e9 x* O/ O E3 F$ W" _( O8 i6 [2 G' k. }# G1 p( A! ]0 i* o, o. @0 k' X4 z. `* {1 D. |; `$ N9 s8 `+ J1 _, i+ G0 o) L% ]4 q9 d* k2 Q% y8 [6 l( D6 B) x% ~" ]1 }% u C/ ]3 c; }+ D; N4 g* C$ z% ^! m- B" {" ?' F* ^/ \$ o& T) Y' a1 ^! Q/ @, T9 P9 h1 V5 H9 ^: \1 l8 [' b# R4 ?5 T- W, l% w; F( R% J! A; W/ t2 ]& y2 O3 C5 D0 f$ v+ s. y
* T' \/ B6 ]( Q4 b0 \' u
试块材料
) [* W9 j6 n8 o' Y N; B2 T
试验时间
3 p) t3 n0 s. `' @% r
分肿
& s- a+ j9 T2 b) Y$ U/ k
摩擦系数
1 y+ l- ]( K4 V; A
磨痕宽度
+ S# G. |1 {7 M
  mm
E" a9 r0 @, `) |
温度
+ o8 }6 O2 v) e7 u
  0C
4 Y: G4 F% d" `- ?' s0 t, K# T4 F$ i
磨损率
& e0 A$ Q! y6 E* {* M
mm3/KM
) ^5 H+ o6 n* t
状态
: u6 V2 K" Q, i+ E" Z
DP涂料
8 K. b9 m' e$ f! Y4 d& g
1440
5 P6 s8 d# I% U" I
0.008
0 q& K. P- |; O% z/ L, J
3.3
8 W4 }5 _) I4 G" H, P9 x5 z7 v- w8 V0 `
40
9 E6 I+ F, x5 u& U0 F- o2 Q8 ~. S
0.005
# Y. O6 d% N3 M+ j
良好
, d* Z' _- O# D+ L0 m
青铜
- c* g+ ~ m% i- ^
3
. O' w: |# f" C+ t4 p
0.2
( G6 K q* R3 q$ c
7.5
3 U1 _; p# Z& F; M6 J
120
) C3 Y& i7 W" O$ H: @+ C
 
: x1 ?, b( } l; H# o
不正常
! _; t7 R; Q7 r' o! ~4 e
铸铁
4 u- t2 }/ u: I1 v) U
5
/ z- x/ H5 ]( }4 ]' a, ?( P- {
0.09
7 `# V5 I. e) `! z& u6 C" P5 Z
 
8 j+ u1 w- i9 Z9 D8 ^
110
; c8 J# s2 }/ M! u2 \8 w, v2 B
 
+ O" p9 w1 j& f, W
开始啃伤
6 E: Q1 q, \& g: j. o& S# F
货车用耐磨合金
b' G- D+ B" I8 q9 |& p' m
25
$ g4 J2 d u$ k/ M
0.008
. t: H; N1 x: \' [6 Q' R
5
$ y, i. I+ b* J- h& v, `0 ]- x
35
' }3 }! \0 q* v" m
0.036
4 t2 n8 V2 P. l6 n6 L
良好

    可见四种材料在测定的摩擦磨损性能上,耐磨合金,DP涂料要好的多。巴氏耐磨合金和DP涂料的减磨性能相似,而在耐磨性能上,后者较前者要高7倍。在实际应用中,如橡胶厂的炼胶机的轧辊轴承,材质原设计为青铜。用多个稳钉固定在轴箱体上,以免在辊碾力下松动。工作轴压44吨,轴颈为¢250  × 200mm.。在采用复合涂层技术修理时,不用铜瓦,直接在轴箱体上涂层,也无需稳钉。经过四个月,双班运行后检查,几乎量不出磨损来。
    DP型涂料不仅本身耐磨,还能保护其对磨件,极少磨损,并避免拉伤。例如,离心式给水泵平衡轮的材料是昂贵的特殊铸铜与铸铁体形成摩擦副,每分钟转数上千。由于在高速起动下承受很大的冲击力,一般寿命只半年,有的几天就啃伤,平衡轮报废,。采用精密化技术不仅可以把啃伤的平衡轮修复使用,寿命还较新轮提高三倍。又如,同一台铁路机车,几个轴箱的滑动面分别与铸铁和涂层的游动钣形成摩擦副,运行时由于缺油。前者严重拉伤,而后者则全部光滑如初。
    复合材料涂层工艺是以粘结技术为基础,大量精简传统修理工序,只要用刮刀将糊状的复合材料抹到清洗过的工件缺陷部位,将其填平补齐,然后放入涂有脱模剂的专用工装中[简单平面修复,可仅用一块定位平板。单件修理时,可以直接用与之配对的工件为工装]调整定位,抹净挤出来的余料,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表面涂层固化与基体结合成型,即可投入使用。也就是说,精密化工艺不焊,不用机床加工,不用钳工镶配,以一步到位的修理模式,代替传统的,以焊接为基础的,三阶段修理模式 [先补焊,调直,热处理,然后送平台画线,再一个面,一个面地机械加工成形,最后还要靠钳工刮研镶配来满足组装精度要求]。工艺简化,效率提高,在巴氏合金技术的基础上又跨进了一大步。
    无论是在技术上,安全上,效率上,经济效益上,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高分子耐磨减磨材料和工艺,都具备了大量推广的价值和可行性。同时完全符合十一五发展方向。高分子复合材料涂层技术曾获得铁道部鉴定,批准在蒸汽机车上推广使用。现在正酝酿在提速货车上推广。事实上,宇航,煤矿,船舶,机床,水利等工业中,也在不同的产品上,以不同的名称,配方,工艺开发推广着。既有共性的理论基础,也有个性的实践经验,可供广大机械工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借鉴。 + c3 X& o* O# r*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5-24 02:45 , Processed in 0.1016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