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5|回复: 2

模具精加工控制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3 00: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模具精加工控制分析
. U5 d" `, c+ @  c9 p
/ R% I# _, U* c
3 m2 N7 r$ a3 ~- H; l1 C
7 F, X; e( D8 C
2 R  e: k; R( L) v& ~# H* m0 k
1.
引言5 t+ w2 Q- a, f) I: G5 \6 W

4 [) g( I4 {" i$ F5 `3 p( R5 c一副模具是由众多的零件组配而成,零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模具的质量,而零件的最终质量又是由精加工来完成保证的,因此说控制好精加工关系重大。, I# h7 y; j" V! E: r2 O

5 Z4 S+ x1 b, R) P在国内大多数的模具制造企业,精加工阶段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磨削,电加工及钳工处理。在这个阶段要控制好零件变形,内应力,形状公差及尺寸精度等许多技术参数,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操作困难较多,但仍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值得借鉴。# ?; @; U- A5 q& Z
' D# Q5 G! @7 b: j- i2 j' |
; C3 K5 ^+ m" d% i
2.
模具精加工的过程控制
! @+ [3 O% z( _0 S7 A2 g
5 b/ w0 w# W3 N2 {) I模具零件的加工,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是针对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适应性加工,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通过对加工的控制,达到好的加工效果。
3 n6 h4 k, R8 F/ F  c2 d" A: ~5 l8 R% J/ C
根据零件的外观形状不同,大致可把零件分三类:轴类、板类与异形零件,其共同的工艺过程大致为:粗加工——热处理(淬火、调质)——精磨——电加工——钳工(表面处理)——组配加工。
9 [1 a1 r0 N3 b& [
. E( o' o" _2 E6 w& q6 H. x' V: y6 ^. F
- T7 F9 @& r* O' r2.1
零件热处理1 E  y9 f' x: I; M+ Q1 z

; D' F9 k5 X# c% g. K' m" a8 ]! O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在使零件获得要求的硬度的同时,还需对内应力进行控制,保证零件加工时尺寸的稳定性,不同的材质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发展,使用的材料种类增多了,除了Cr1240CrCr12MoV、硬质合金外,对一些工作强度大,受力苛刻的凸、凹模,可选用新材料粉末合金钢,如V10ASP23等,此类材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状态。$ J# z+ J' D# |6 ^: _3 R
* e) {$ w: B  p1 V& h3 ^
针对以Cr12MoV为材质的零件,在粗加工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工件存在很大的存留应力,容易导致精加工或工作中开裂,零件淬火后应趁热回火,消除淬火应力。淬火温度控制在900-1020℃,然后冷却至200-220℃出炉空冷,随后迅速回炉220℃回火,这种方法称为一次硬化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及耐磨性,对于以磨损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效果较好。生产中遇到一些拐角较多、形状复杂的工件,回火还不足以消除淬火应力,精加工前还需进行去应力退火或多次时效处理,充分释放应力。
# W( g* J+ S) k/ r0 g  w! i! A. h; [# j
针对V10APS23等粉末合金钢零件,因其能承受高温回火,淬火时可采用二次硬化工艺,1050-1080℃淬火,再用490-520℃高温回火并进行多次,可以获得较高的冲击韧性及稳定性,对以崩刃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很适用。粉末合金钢的造价较高,但其性能好,正在形成一种广泛运用趋势。2 t3 A! {( Q8 E+ W; w" G
5 {# F) U4 [; j/ t. A- m. O" d
1 ^" r; w* {! Z) T
2.2
零件的磨削加工5 q+ W6 R4 k9 ^3 S2 J; d1 \

' k7 ?- R6 f1 M) Y磨削加工采用的机床有三种主要类型:平面磨床、内外圆磨床及工具磨具。精加工磨削时要严格控制磨削变形和磨削裂纹的产生,即使是十分微小的裂纹,在后续的加工使用中也会显露出来。因此,精磨的进刀要小,不能大,冷却液要充分,尺寸公差在0.01mm以内的零件要尽量恒温磨削。由计算可知,300mm长的钢件,温差3℃时,材料有10.8μm左右的变化,10.8=1.2×3×3(100mm变形量1.2μm/),各精加工工序都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 [$ f9 Z% k0 {, b. @
! s. r# n. A% Y+ M5 ^1 ]精磨时选择好恰当的磨削砂轮十分重要,针对模具钢材的高钒高钼状况,选用GD单晶刚玉砂轮比较适用,当加工硬质合金、淬火硬度高的材质时,优先采用有机粘结剂的金刚石砂轮,有机粘结剂砂轮自磨利性好,磨出的工件粗糙可达Ra=0.2μm,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应用,CBN砂轮,也即立方氮化硼砂轮显示出十分好的加工效果,在数控成型磨,坐标磨床,CNC内外圆磨床上精加工,效果优于其它种类砂轮。磨削加工中,% `, s6 U3 J- H4 D/ Q! f- }
要注意及时修整砂轮,保持砂轮的锐利,当砂轮钝化后,会在工件表面滑擦、挤压,造成工件表面烧伤,强度降低。9 d- z; b3 J  P
& I7 B" m3 x2 t: V9 `* t" g
板类零件的加工大部分采用平面磨床加工,在加工中常会遇到一种长而薄的薄板零件,此类零件的加工较难。因为加工时,在磁力的吸附作用下,工件产生形变,紧贴于工作台表面(见图1),当拿下工件后,工件又会产生回复变形,厚度测量一致,但平行度达不到要求,解决的办法可采用隔磁磨削法(见图2),磨削时以等高块垫在工件下面,四面挡块抵死,加工时小进刀,多光刀,加工好一面后,可不用再垫等高块,直接吸附加工,这样可改善磨削效果,达到平行度要求。8 |& o) T7 P& I1 l4 q" K- m/ S/ O
! y# S2 i( o1 L' B7 Q* W- }1 h
, {3 l! X% g. D- d- G$ y
& ?: P8 s, Y' ]' Q
轴类零件具有回转面,其加工广泛采用内外圆磨床及工具磨床。加工过程中,头架及顶尖相当于母线,如果其存在跳动问题,加工出来的工件同样会产生此问题,影响零件的质量,因此在加工前要做好头架及顶尖的检测工作。进行内孔磨削时,冷却液要充分浇到磨削接触位置,以利于磨削的顺利排出。加工薄壁轴类零件,最好采用夹持工艺台,夹紧力不可过大,否则容易在工件圆周上产生“内三角”变形。
$ ^3 s, x2 H, e) @4 H" f
# ?* X( M% o- H. g) x! ?. L5 Q- ]4 {$ t
2.3
电加工控制: r$ E) v# }  a( n

, l3 v/ D5 g8 T7 c! i6 ]9 o0 }' |现代的模具工厂,不能缺少电加工,电加工可以对各类异形、高硬度零件进行加工,它分为线切割与电火花二种。
5 w; N7 U2 ]2 h' r. J! V* H
2 p6 y& x# u; E* o慢走丝线切割加工精度可达±0.003mm,粗糙度Ra=0.2μm。加工开始时,要先检查机床的状况,查看水的去离子度,水温,丝的垂直度,张力等各个因素,确保良好的加工状态。线切割加工是在一整块材料上去除加工,它破坏了工件原有的应力平衡,很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特别是在拐角处,因此当R0.2(特别是尖角)时,应向设计部门提出改善建议。加工中处理应力集中的方法,可运用矢量平移原理,精加工前先留余量1mm左右,预加工出大致形状,然后再进行热处理,让加工应力在精加工前先行释放,保证热稳定性。
9 P, e) K' {! h- b$ B0 X* j& ~4 t4 `' B: T+ h
加工凸模时,丝的切入位置及路径的选择要仔细考虑。如图3所示,工件左端夹持,加工时选择路线①比路线②要好,因为路线①工件与材料的夹持部位联接紧密,加工稳定,若采用路线②,第一遍进刀后,工件成悬壁状,受力差,影响后续几遍加工。路线③,采用打孔穿丝加工,效果最佳。高精线切割加工,通常切割遍数为四次,可以保证零件质量。当加工带有锥度的凹模时,见图4,本着快速高效的立场,第一遍粗加工直边,第二边锥度加工,接着再精加工直边,这样可不需进行X段垂直向精加工,只精加工刃口段直边,既节约时间又节约成本。2 F3 ?( z, c: T% C" M) i5 J
! d3 V4 R) x: [2 @: m+ O' i; V  x
电火花加工先要制作电极,电极有粗、精之分。精加工电极要求形状符合性好,最好用CNC数控机床加工完成。电极的材质选择上,紫铜电极主要用于一般钢件加工。Cu-W合金电极,综合性能好,特别是加工过程中消耗量明显比紫铜小,配合足量的冲刷液,很适合难加工材料加工及截面形状复杂件精加工。Ag-W合金电极比Cu-W合金电极性能更优,但其价格高,资源少,一般较少采用。制作电极时,需要计算电极的间隙量及电极数量,当进行大面积或重电极加工时,工件和电极装夹要牢固,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加工松动。进行深台阶加工时,对电极各处的损耗及因排液不畅引起的电弧放电,要予以注意。, g2 e, K1 U5 Z$ \

9 J3 K5 o6 _  _4 Q) q! P" I3 k0 N7 V+ o
2.4
表面处理及组配
9 U! Y/ N) r3 U. Z8 ^8 @0 ^7 G+ e$ Z, r6 h0 @+ k  Z
零件表面在加工时留下刀痕、磨痕是应力集中的地方,是裂纹扩展的源头,因此在加工结束后,需要对零件进行表面强化,通过钳工打磨,处理掉加工隐患。对工件的一些棱边、锐角、孔口进行倒钝,R化。一般地,电加工表面会产生6-10μm左右的变质硬化层,颜色呈灰白色,硬化层脆而且带有残留应力,在使用之前要充分消除硬化层,方法为表面抛光,打磨去掉硬化层。
4 \3 [- L5 F* ~) M* \" y/ H' T) K4 K; X
在磨削加工、电加工过程中,工件会有一定磁化,具有微弱磁力,十分容易吸着一些小东西,因此在组装之前,要对工件作退磁处理,并用乙酸乙脂清洗表面。组装过程中,先参看装配图,找齐各零件,然后列出各零件相互之间的装备顺序,列出各项应注意事项,然后着手装配模具,装配一般先装导柱导套,然后装模架和凸凹模,然后再对各处间隙,特别是凸凹模间隙进行组配调整,装配完成后要实施模具检测,写出整体情况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可采用逆向思维法,即从后工序向前工序,从精加工到粗加工,逐一检查,直到找出症结,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09-6-13 0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啦
2 e( b7 o  v6 [  b# Y5 G- c感觉理论上多些1 n$ C  p# p/ M" |' f; A, N
不过技术就是建在理论之上
发表于 2010-5-6 12: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学习学习,谢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6-18 06:43 , Processed in 0.1037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