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8|回复: 0

先进材料开发与应用的展望(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6: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智能材料。智能材料是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人认为它是继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和精细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如果将仿生功能引入材料,智能材料就能适时地感知与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自指令等功能。如在复合材料中埋入形状记忆合金丝,可以改变内部应力情况,提高结构件的承载能力,与传感器配合,可以进行自适应控制。有人就曾设想过在球拍中安置微型的智能材料和传感受器,使之能根据来球的方面及力度而自动调整,并使打出去的球在方向和力度上变幻莫测,令对手无所适从。将传感元件埋入基体材料中,采集结构中的信息(应变、振动等),利用现代数据处理方法,自行诊断损伤的位置、类型、程度,这就是智能材料的自诊断功能。桥梁、坝体等结构是长期承载的,应用强度自诊断进行检测很有实际意义,能监测结构的裂纹及损伤,当承受特殊事故如地震时,能测得结构损伤的地点和程度等。目前一种称为机敏蒙皮(Smart Skin)的机敏陶瓷可以降低飞行器和潜水器高速运动时的流动噪声,防止发生紊流,从而可以提高速度,减少红外辐射和声辐射,达到吸波隐身的目的。又如在飞机的机翼引入智能系统,它便能响应空气压力和飞行速度的变化而自动改变其形状,从而改变升力和阻力,这能提高飞机(特别是战斗机)的安全性和存活率。在医学方面,智能药物释放体系能响应血糖浓度、释放胰岛素,维持血糖浓度在正常水平。智能材料的研究极大地推动着材料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之间的交叉渗透,推动着材料加工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紧密结合,甚至可以萌发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纳米材料。八十年代以来,一个新型的纳米材料科学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由于纳米材料的晶粒尺寸、晶界尺寸均处在100nm以下,且晶界数量大幅度增加,使得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超塑性大为提高,对材料的电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纳米材料有四个基本的效应,即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出现常规材料没有的特别性能,如高强度和高韧性、高热膨胀系数、高比热和低熔点、奇特的磁性、极强的吸波性等,从而使纳米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纳米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弥散到基体中去可以显著改善陶瓷的韧性;用纳米级的羰基铁粉、镍粉、铁氧体粉末配制的涂料涂到飞机、导弹、军舰等武器装备上,使该装备具有隐身性能;因为纳米超细粉末不仅能吸收雷达波,也能吸收可见光和红外线,由它制成的材料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可以逃避雷达的侦察,同时也有红外隐身的作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战斗机之所以能够成功躲过伊拉克严密的雷达监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战斗机机身上包覆了红外和微波吸收材料,这种蒙皮就是含有多种超微粒子的隐身材料。因为超微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能吸收电磁波,同时纳米粒子尺寸远小于红外及雷达波波长,对波的透过率很大,相应的传递给雷达的反射信号就很弱。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作高性能磁性材料、催化剂、纳米级微粒传感器。如ZnO、TiO2等氧化物体系可制成气体传感器,且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纳米材料在其它方面也有应用,如制成纳米抛光液,可使晶体的表面抛出更高的光洁度,目前有Al2O3、Cr2O3、SiO2的悬浮液;纳米静电屏蔽材料用于家电及其它电器的静电屏蔽;化纤制品和纺织品中添加纳米微粒还有除味杀菌的作用,如Ag纳米级微粒加入到袜中可以去脚臭,医用纱布中加入纳米Ag粒子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但由于它所表现出的性能,可以相信它将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美国商业通讯公司的调查报告《纳米材料的机遇》,对美国从1996年至2001年纳米材料的市场需求作了一个预测,认为纳米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会有迅速的增长,而且纳米颗粒的份额占有绝对的大比重,这主要是由于纳米晶粒陶瓷的增长所致。     
    结构陶瓷材料。在三大材料中即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中,无机材料无疑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可以相信,未来无机材料因其特殊的性能和多学科交叉的推动,以及材料、器件、系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会占有更加优势的地位。在这种意义上说,实际上陶瓷已经成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总称。精细陶瓷(也称新型陶瓷、先进陶瓷等)市场非常广阔,从1985-2000年,全世界先进陶瓷销售额约每五年翻一番。    
    陶瓷特别是结构陶瓷材料实用化的主要障碍,是陶瓷的脆性。纤维(晶须)增韧是解决陶瓷脆性的主要办法之一,因此陶瓷基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专家们预测在高温至2200℃条件下使用的材料,唯有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最有希望的。材料工作者们向陶瓷基内添加各种陶瓷颗粒、纤维和晶须,制备出各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目前一般认为增韧的方法大致有三种,即(1)弥散韧化;(2)相变韧化;(3)纤维(晶须)韧化。自八十年代中期,人们就已开始SiC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但在长期使用和研究中发现,SiC晶须存在高温氧化问题,另外,由SiC晶须陶瓷材料制造的切削工具在加工钢件时,容易被工件材料溶化以及被Ni、Fe和Cr置换,为此人们尝试用TiN、TiC、Al2O3等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但由于上述晶须制备工艺因素等方面的限制,此项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中。增韧技术从单一的晶须增韧又发展了多重增韧,如SiC晶须和ZrO2增韧,因为SiC晶须和ZrO2的晶粒细化和韧化具有可加性,能够产生多重韧化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比Si3N4和莫来石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4.7和7.0倍。还有一种用巴基管(一种碳纤维)来增韧、补强纳米SiC陶瓷材料,结果表明,添加了巴基管后,纳米SiC的抗弯强度(室温)和断裂韧性均有所提高。对于陶瓷材料的强化,除了传统的纤维强化、晶须强化和纳米复合强化外,现在以固溶为基础的材料制备和材料改性技术也有了发展。所谓固溶复合技术,是指在不改变陶瓷晶粒的原有晶体结构前提下,通过置换某些组分元素,而使陶瓷材料的性能得到较大改变的方法。继纳米复合后,原子和分子尺度的复合将受到关注。另有一种功能梯度陶瓷,是对陶瓷的表面进行改性,形成材料的表面压应力,同时可以愈合材料表面的缺陷,从而改进体材料的整体性能。通过热等静压氮化后处理工艺,可以在碳化物基体中生长出柱状和针状β-Si3N4晶体,这样在SiC陶瓷材料的表面形成Si3N4层,而与体材料的内部在组成上构成梯度的变化,成为一种梯度结构的Si3N4-SiC复相陶瓷,具有高强度(900Mpa)和高断裂韧性(800Mpam1/2)。    
    高温陶瓷材料。燃气轮机是喷气式飞机、轮船、发动机组等的动力来源,在热机的高温部件如叶片、转子、导叶、燃烧筒、套管等应用高温陶瓷,对提高热机的热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类欲提高热效率就得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一个发动机组,如果涡轮进口温度从1000℃提高到1200℃,每发一度电就可节油0.05公斤,相当于原来所需燃烧的60%。但以前的金属叶片材料不耐高温,进口温度只能在550℃左右,这几乎是高温合金的使用温度极限。随着陶瓷材料的发展,特别是陶瓷材料断裂韧性和抗热震性的提高,使得涡轮进口温度可提高到1400℃左右,SiC纤维/ Si3N4 陶瓷制造的涡轮叶片使用温度甚至可高于1500℃。用高温陶瓷制作切削刀具,可使刀具在1200-1300℃的高温下工作,而在以前,碳素工具钢刀具的最高使用温度为200-250℃,高速钢的为500-600℃,碳化钨钴类硬质合金的为800-1000℃,改进后也只能提高到1100℃。可见耐高温的陶瓷材料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的。在美国,早在1990年陶瓷力具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3500万美元,预计2000年可达1.6亿美元。    
    生物材料。生物陶瓷是具有特殊生理行为的陶瓷材料,可用来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等部位,甚至可望部分或整体地修复或替换人体的某种组织和器官,或增进其功能。据统计,近几年全世界每年要求进行人工关节移植手术者多达15万人,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2万人做人工髋关节移植手术,3.5万人安装人工心脏瓣膜,18万人移植人工血管。中国每年髋关节病患者至少1万人。    
    生物陶瓷必须具备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与生物组织有优异的亲和性、抗血栓、灭菌性、很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目前,生物医学陶瓷一般分为惰性生物陶瓷、表面活性生物陶瓷、吸收性生物陶瓷、生物复合材料等四大类。如表面活性生物陶瓷中的烃基磷灰石陶瓷(HA)的抗压强度可达462~509Mpa,比致密骨的89~164MPa和牙齿的295Mpa都要高得多。因此HA大量用作人工骨、人工牙齿。人们对卫生管理的重视,导致了各种抗菌剂制品的产生。一般抗菌制品是在基材中添加抗菌剂制成的,目前使用的抗菌剂以无机抗菌剂即陶瓷剂为主,主要是指以沸石、磷酸钙、硅藻土等陶瓷材料为基体,被覆银、铜、锌等金属离子而制成的抗菌剂以及TiO2等光催化抗菌剂。生物磁性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它可用作造影剂、赤踪剂、靶向饰药系统的载体、人工发热体、骨缺损修复材料及盖髓剂等。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由于历史长久,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生产、设计和使用均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性能价格比和可靠性都较高。因此现阶段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对现有的基础进行改进和创新。如在铝合金中加入2~3%的锂,可使比重减小10%,刚度提高10%;前面所提的高温热机,人口温度已接近合金的极限温度,但如采用金属间化合物,将可能取得突破,现在有一个很具吸引力的钛铝系合金,通过中间化合物的研究,钛合金的使用温度将可能从600℃提高到800~900℃。    
    高分子材料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各种聚合物材料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不断涌现,它们具有许多有效的功能。如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50MPa)、高模量、高使用温度?gt;150℃)的性能。有些有机高分子材料还具有导电、吸波、发光、磁性等性能。现在高分子共聚物的强度可通过合金化和嵌段共聚手段,使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分子成链,也可通过共混得到不同性能的材料。目前,高分子材料已进入按需设计的阶段,即所谓"分子复合"。    
    三.先进材料发展前景展望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将以先进材料、先进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四大技术为中心,通过其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为人类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物质环境。受欢迎的新型材料,应该是与生物和自然都有很好的适应性、相容性和良好感性的材料。面向二十一世纪,先进材料有如下发展趋势:继续重视对新型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开发非晶合金材料;继续发掘复合材料和半导体硅材料的潜在价值;大力发展纳米材料、光电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和高性能陶瓷材料等。 先进材料的发展固然与材料科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先进材料的开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但是,制作材料的原料、制备工艺以及分析测度手段等的进步,更是实践科学理论的关键。在原料工艺上,具有众多优点的工艺技术不断涌现,如材料表面改性及优化工程和工艺、激冷凝固工程和工艺、低维材料工程和工艺、超塑料加工工程和工艺等。以陶瓷为例,成型技术上发展了等静压、热压注射、离心注射、离心注浆、压力注浆、成型技术上发展了等静压、热压注射、离心注射、离心注浆、压力注浆、流型成膜等成型方法。烧成技术上则发展了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反应烧结、快速烧结、微波烧结、等离子体烧结、自蔓燃烧结。在分析测试手段上,也出现了各种先进的方式和仪器。各种显微分析方法如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透射电镜的发展以及与照相、计算机的连接,都有力地促进了对材料的显微结构的分析,从而对材料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德国研究单位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ystem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分析了世界各国的发展计划,总结出在21世纪初的九大重点领域,即先进材料,纳米技术、微电子学、光子学,微系统工程,软件与计算机模拟,分子电子学,细胞生物技术、信息、生产与管理工程。在这九个领域中,列出80个课题,其中属于先进材料的有24项,在其它领域中也包含了不少与材料有关的课题,如纳米技术的纳米材料,微电子学中的信息存储、微电子材料、超导及高温电子学等,共有27项,因此,在未来80个课题中,与材料有关的课题占了60%以上,可见材料在未来技术中的地位。正因为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社会进步都是以材料的发展为前提的,因此性能不断提高、来源愈加广泛、能满足社会日益增加的需要的先进材料,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将会取得辉煌进步的21世纪,一系列高性能、有广泛用途的各种先进材料,会层出不穷地出现,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每个领域,明天的生活将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而又辉煌!8 X0 j! w) ~# [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6-1 16:44 , Processed in 0.1374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