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9|回复: 0

[资讯] 2010年大陆机械工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8 13: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内容摘要:大陆机械工业大而不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尚未有效化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尚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深度调整优化、提升整体水平,抢占后危机时期产业发展制高点迫在眉睫、任重道远,实现装备制造业与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目标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压力并存。</p>  关于发挥行业网站作用、推进行业信息工作的通知3 `0 ~+ ]4 {( l0 n% ~) N+ q& R; k
  各位嘉宾、两岸业内朋友们:
5 J% v3 `$ B+ p' G' q+ y  机械工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是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原动力,特别是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乃至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一特性和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4 m# `( Y( T! j2 L' \; C  一、当前大陆机械工业发展情况/ f9 P4 i; y8 C; x$ }
  整体来看,大陆机械工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且具有比较牢固的基础和抗冲击能力。即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由于国家迅速颁布实施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机械工业不但有效遏制产业持续下滑势头,而且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2009年全年总产值首次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了10.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07%,高出全国工业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辆大关,达到1379万辆和1364万辆,分别增长48%和46%。进入2010年以来,大陆机械工业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继续保持稳定、协调、较快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E/ l. X0 T+ t7 p& F
  (一)规模总量持续攀升
9 k3 \  ^" |0 ]  今年1~8月份,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8.96万亿元和8.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1%和35.98%。产销增长均超过35%,增速创近数年来新高。1~8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2.3%,高于大陆工业水平5.7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大陆工业比重上升到19.35%。今年以来,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和总量一直稳居大陆工业各部门之首,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就目前的经济运行趋势,若没有意想不到的外部干扰和影响,实现全年增长20%的目标有一定的把握。  e1 V9 _& z& T7 A2 q
  (二)主要产品产量普遍增长
) D$ E( b& N# m% l6 E( r5 c  1~8月,在统计的119种主要产品中,累计同比增长的产品有105种,占全部上报产品的88.24%;其中以两位数增长的产品有91种,占全部上报产品的76.47%,主要产品产量呈现普涨之势。如汽车产销累计分别为1149万辆和11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7%和39.02%;发电设备7451万千瓦,同比增长7.15%;内燃机7.95亿千瓦,同比增长48.75%。尤为可喜的是,持续增长的产品稳定在100种以上,同比下降的产品数也由上年30%以上,下降到10%左右。* F. d! L2 \4 o* y9 d! H3 v
  (三)对外贸易得到逐步改善
$ G0 {% L, y% I$ S( x  从出口交货值看,1~7月机械工业累计出口交货值7771.29亿元,同比增长34.79%,受去年低基数影响,今年出口交货值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并连续4个月保持30%以上增长,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在10%左右,与2009年水平大体相当。
: }% O0 O% J. \6 I6 f0 k  从海关数据看,1~7月,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815.67亿美元,占大陆进出口贸易的17.4%,累计同比增长39.64%。其中出口14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42%;进口1392.54亿美元,同比增长45.41%,累计进出口贸易顺差30.6亿美元。3 z% N$ v) v8 v
  今年外贸环境较去年有所改善,加之去年同期进出口大幅下滑,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大幅回升,并且增速有加快之势。从绝对量上看,出口额逐月扩大,自5月份以来已达到2008年月均220亿美元的水平,进口额已超过2008年月均160~180亿美元的水平。/ l, z2 y) V. v, x/ Z
  (四)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
' e9 t! E( a8 L- ?& b( p  金融危机以来,在大陆全面实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以及实施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机械工业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重新回到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明显提升,新产品产值增速始终高于产销增速。今年1~8月,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6775亿元,同比增长37.73%,比上年同期增幅提升了23.98个百分点。同时,新产品产值率进一步提高,今年1~8月为18.73%,同比提高0.33个百分点。另外,汽车、石化、工程、文办、仪器仪表、机械基础件等行业新产品产值增速均超过了40%。清楚表明行业的技术进步活动不断趋于活跃,新产品对于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上升,技术和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 @( H/ R  A+ }6 u) \- M9 g  (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 B. D& j' b2 [. z3 e* `  一是不断提高市场适应性,积极培育行业新的增长点。在大飞机、高速铁路、核电设备等重点领域需求拉动下,机床行业向高端和大型化发展,大型、重型机床及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势头加速,1~8月数控机床增长速度为65.42%,比普通金切机床增长高出33.58个百分点;轿车中的自主品牌轿车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基础上,节能型轿车比重大幅提高,1.6升及以下轿车产量增长明显,并随着节能汽车产品目录的陆续发布以及政策的拉动,节能汽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将会大幅提高等。& L) d0 J$ u& K, b3 J8 s$ q0 L
  二是高端装备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高端装备自给率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又有不少自主创新高端产品陆续面世:核电设备所需关键铸锻件实现自主研发;第三代核电主管道制造关键技术获突破;世界首个±800千伏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国内首台四轴数控精密磨床面世;国内首支1100兆瓦核电半速转子诞生等。这说明大陆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x. y; T7 p& a4 x& z+ b; r+ t
  三是自主创新活动由主机层面推向关键配套零部件层面,一些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专用优质原材料自主创新步伐加快。例如:北方重工依靠自制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制成功了生产超临界锅炉所急需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宝钢和武钢研制的优质冷轧取向矽钢片已开始在国产大型变压器生产中扩大应用;宝钢与江苏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成功了大型火电和核电设备急需的U形管,西电公司和特变电工建成了高水平的交直流高压绝缘套管卷制生产线,上海华明50万伏变压器用分接开关3个系列产品通过鉴定,大全集团研制成功了大型直驱式风电设备配套所需的变频控制系统,天然气长输管线用大型阀门国产化取得突破等等。- j, w6 s+ i. b4 U! Z- a
  四是区域结构调整出现可喜变化。1~8月,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机械工业产值增速分别为33.56%、42.52%和34.1%,中、西部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地区。0 r" r/ y0 e: a6 v
  大陆机械工业拥有今天的局面,与产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环境分不开的。从发展环境来看,今年是大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大陆装备制造业与汽车产业调整振兴三年期关键的一年,大陆从政策、科技、财税、金融等各个方面,系统有序地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牢牢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进度,充分发挥机械工业企业主体地位作用,鼓励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坚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打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活力,为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机械工业稳定、较快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市场环境来看,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始终是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大陆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大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前不久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现重大装备技术突破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主产区、大宗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同时,除装备制造业与汽车产业外的八个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攻坚战等,不断地对机械工业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不言而喻,这一切既需要机械工业提供有力的技术设备支撑,也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大陆的机械工业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能够保持今天的良好发展态势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S/ I" R2 }! B& y$ v8 g
  此外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大陆的机械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快的发展,但从微观角度的企业层面来讲,综合竞争实力并未得到同步显著提高。目前,大陆机械装备自给率水平达到85%,还有15%依靠进口,同时这15%的价值占据了行业利润的近70%。从中不难看出,大陆现已成为机械制造大国,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综合竞争的实力,仍与大国的地位和形象不相匹配。首要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现机械工业的技术来源50%左右来自国外,并且在行业部分主导产品中显得更加突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薄弱,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匮乏;第二是关键功能零部件和基础工艺落后。关键功能零部件基本以进口为主,即使有的实现了重大突破,但能够形成量产并达到可靠性要求的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同时,铸造、缎压、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第三是自动化控制与精密测试仪器仍为短板。从高档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到精密测试仪器,基本上全部需要进口,特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仍然依附国外的跨国公司;第四是产业集中度较低。现大陆机械行业有近1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能够入选世界500强的仅有两家汽车公司,企业数量多而经济规模小,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第五是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目前机械全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4.8%,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在37%~48%,而全员劳动产值率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更是小巫见大巫,不是一个数量等级;第六是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隐患。由于存在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部分细分行业出现结构性矛盾,以及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隐患。1 j' ?. l/ s( x9 v! B
  总的来讲,大陆机械工业大而不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尚未有效化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尚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深度调整优化、提升整体水平,抢占后危机时期产业发展制高点迫在眉睫、任重道远,实现装备制造业与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目标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压力并存。
3 x+ x0 G0 ^8 y' a" c/ M1 d4 G  二、大陆机械工业未来发展及对策# a! _& p1 G" O* e( B, ?3 V* X
  初步设想,大陆的机械工业到2020年,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未来10年的培育发展,产业整体步入世界强国之列,高端装备不再受制于人,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Q) `3 m2 V, I1 V% _2 {! C; B; `
  (一)主要的标志
4 A4 Z+ w4 U; P( G$ L  ●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前三位0 K4 W/ _  m# @2 m8 I
  ●掌握了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
6 W( b0 b& @" }  ●行业排头兵企业位居全球前三强
' a5 \6 l, n6 E! K; G  ●高端装备在总产量总的占比由“十二五”末的15%提高到20%
, Y. ]0 M. \* D3 _1 c- g9 _  ●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装备成为新的增长点
9 M4 c% J! J+ D& o9 l. [  ●基础滞后于主机的被动局面明显缓解0 P4 u+ L3 V7 Z. @5 C: S' W+ N( c  g
  (二)采取的基本对策1 }! _( c2 S7 e8 P
  实现机械工业2020年的发展目标,关键取决于前5年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按照“夯实基础、高端突破、整体提升、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充分体现出抢占后危机时期全球竞争制高点的特点和要求,“十二五”末机械工业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将已具雏型。因此,“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的意义,而后5年“十三五”则是巩固完善、拓展规模的发展期间,整个过程贯穿着“高端、创新、基础、融合、绿色”的宗旨,确保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转变。
/ \8 }8 q* M; q/ L2 N* e. Z  1、发展战略
* K2 ], B3 G* [0 d' v5 Q$ L  ●自主创新战略: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兴业,全面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 Q  B  {) H% c2 U; R- i7 g% {7 h. ?  ●强化基础战略:加快提高共性基础技术、关键基础零部件和测控系统水平,打破基础制约主机发展的瓶颈。
8 J! g$ w& }* _* X" z  ●精品战略:强化质量管理、实施精益制造,注重产品外观设计、重塑企业品牌形象,从根本上改变产品低档、贴牌加工的现有形象。7 Y/ l4 j  H4 X1 U
  ●“走出去”战略: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合作水平,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市场、积极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 L% R! _# U" x9 H/ j, Y  k  ●标准提升战略:实现标准基本全覆盖,并要与产业进步同步发展,推行国家、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 f! {4 O) ?6 }) b/ e6 X' e  ●两化融合战略:强化信息技术与机械工业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机械产业全流程信息化水平,用智能制造基本替代传统制造。% M6 c0 S: ~2 ]7 u( N8 p
  ●绿色制造战略:大力发展节能产品和新能源装备,推行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普及机械产品再制造,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 i' @" `4 A( g, S1 D
  2、发展重点领域2 k" |& m9 E; ^6 H! n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重大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高效发动机、精密加工设备。
/ ]# d1 R5 t; p' Q- D$ w$ R  ●新兴产业装备领域: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物联网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 h9 P: Q. D) i8 L! r; F
  ●民生用装备领域:安全应急救灾设备、环保设备、为消费品现代化生产和流通所提供的“完整解决方案”、现代文办设备。; ]+ S2 C% b; M+ M3 V
  ●现代农业装备领域:大型高效耕作机械,大型高效收获机械,大型高效排灌机械,先进设施农业装备,先进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农用气象仪器、土壤监测仪器和农副产品安全监测及速测仪器。
% D, ^" M7 m  `9 B% D8 p! ]9 u3 K  ●关键基础产品领域:大型铸锻件、精密铸件、先进优质专用原材料、基础部件、加工辅具。5 `0 a# U* Z8 U2 F, w
  ●基础技术及工艺:着力推进铸造、锻压、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的绿色工艺和装备的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等。& G/ t8 U& [5 A% s( U
  3、主要保障措施4 s) N6 L, n2 `) g' N2 e0 d
  ●鼓励自主创新: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国内依托工程,提倡企业优先购买自主创新产品;出台落实鼓励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实施细则,将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列入示范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资助奖励。设立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专项基金,加强自主创新支持体系建设,推动装备自主化以及关键基础件产业的发展。
+ U, z7 ?0 o' `; \  ●促进转型升级:突出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努力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若干战略性、前瞻性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形成自主技术和标准,促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培育集成服务商和工程承包商,提高服务在装备制造价值链中的比重,实现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 [/ \3 q* i, D8 c3 L  ●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断增强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消除体制障碍,支持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并购、联合、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 l. X* r( q! v9 w6 ^3 x& E% L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参与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议政府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要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加大优惠出口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并购等投资业务,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开放科技资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水平。0 ~# U+ e1 X% M; z
  ●规范市场秩序:着力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着力加快质量技术进步,着力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着力严格质量监督管理;坚持市场准入管理与推进行业自律相结合,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打破垄断、公平竞争,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严格依法办事,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民事主体和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u) h; _5 ^; F- ]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重大技术装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统筹制定装备制造业相关政策,组织协调重大技术装备的联合攻关,组织落实依托工程,促进重大技术装备在重点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及时发现和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和预案;充分发挥协会组织“服务企业、引领行业、联系政府”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强化行业监测和信息引导,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行业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1 c; @- u# {4 C/ U4 s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5-19 11:30 , Processed in 0.1114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