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9|回复: 0

印刷业宽幅数码喷墨发展历程及其印刷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1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摘要:目前我国印刷市场日新月异而且竞争日趋激烈,但同时也充满着机遇,其中大幅面印刷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一些调查报告 表明,在商业印刷企业可以提供的所有潜在增值服务中,大幅面印刷是最具潜力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机会。3 O% Y; s4 X% Y5 `3 y8 \1 g
在多种承印材料上进行大幅面印刷的需求越来越多,广告公司、设计工作室、招贴海报 、户内户外POP广告以及零售标识和商业展示纷纷需要应用大幅面技术的支持,而许多商业印刷商正错过在大幅面印刷领域获取巨大收益的机会。
% L# y" S% ~, K, k) p一、宽幅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
3 Y1 t8 ~9 O" K  N0 A; m. D5 P3 G五六年前,许多人预言,在数码印刷技术的冲击下网版印刷很快会消失。但今天,网印仍然生机勃勃、生意兴隆。这到底是一时的现象还是预言者们的预言本身就是错误的呢?( e: D6 z% N( N( o: G& V5 S( g, j5 Z* J
1.数码印刷在继续发展
7 ]' J8 i! K7 T+ r数码印刷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过程并不像专家在9 0 年代所预言的那样,但我们的确看到了宽幅数码印刷力量在增长。5 年前的预测之所以失败是有其原因的,因为预测宽幅印刷市场的真正困难是它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市场,它是不同图像公司使用混合的技术来为各个领域的客户服务的。要进行预测,你不能仅观察现有的数字用户,还必须确认和分析非用户和潜在的数码印刷设备用户。  @) b. c; i* y& t( u0 j9 P
2.宽幅数码印刷的增长只是在个别印刷公司( f8 s; Z+ S: [
从新的印刷车间建立的速率来看,进行宽幅图像印刷的照相实验室、标签车间和复制车间等在1985-1990 年间达到了顶峰,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再看看数码印刷,会发现只有数码印刷仍在增长,只不过没有前几年宽幅数码印刷机刚安装时增长的速度快罢了。把这种趋势与从政府得到的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尽管欧洲图像市场继续以每年1 5 %的速度增长,但宽幅图像和印刷供应商及网版印刷者的总数目呈慢速下降趋势。
4 v6 R9 ?1 {9 f% Z这种趋势对缺乏市场技巧、革新、数字技术或资金的公司极其不利,使其竞争地位不断下降。在以前,从事简单生产的印刷者、图像实验室和标签公司可以依赖控制本地小市场而得到一些老客户,但到了数字印前时代,技术决定了谁是宽幅图像印刷的胜利者。专业的图像工作室、复制房、网印者或标签制造者,才能赢得客户。但是数码印刷不同,既然所有这些图像市场都采用数字印前、通讯和图像技术,它们不管在传统领域还是在新领域都应是相互竞争的。  M$ I' V; o& d3 I- S6 P
3.国外市场分析
: q+ B7 u  U- A" J. V* a! L在欧洲和美国,这些问题将继续塑造宽幅印刷设备和消费品市场本身及其结构。许多生产商和供应商曾经设想随着印刷过程的非技术化,大量新成立公司会产生,数不清的现有的印刷者会采用宽幅面数码印刷作为他们公司理所当然扩大的方向。这好像要导致一个巨大市场的发展,但该市场是与用水基油墨和昂贵。% s3 e2 v$ A/ q6 ?* s! j
慢速喷墨机器相关的图像产业,同时也好像导致了所有的地方服务市场的发展,但现实证明似乎并非如此。
  b9 I& d2 T6 @6 B& S0 x$ d宽幅面传统印刷公司已经发现自己进行数码印刷似乎要比从头开始的新公司容易发展。并且当现有用户增加和重新投资时,就他们购买的机器种类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一个简单的成功规律就是要获得具有不同能力的宽幅数码印刷机的业务量。这其中所包含的就是增加具有生产能力的机器,即可以直接印刷在传统承印物上而不是昂贵的特殊承印物上的机器。这种趋势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公司不得不降低数字承印物预计生产量,以适应实际的市场需求。目前水平已达到实际需求的两倍,若不降低生产量将会造成大量产品积压。
3 N: N" y' J/ N1 K% m总之,数字革命确实已经对传统宽幅印刷供应商,比如网版印刷者、图像工作室和标签印刷车间等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数码印刷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P' @. s' h' l9 W9 J! K
二、数码喷墨印刷的原理及其工艺过程5 B# w6 A0 N7 l( r
数码喷墨印刷又称为彩色喷墨印刷,它是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把所需图文输入到计算机,经电子分色系统编辑处理后,再由计算机控制喷墨系统直接将染料或颜料喷射到织物上进行印刷,喷墨印刷根据喷墨原理可分为连续喷墨式和按需喷墨式两种。
2 q* Y/ Q+ _' Y1.连续喷射式CIJ(Continuous lnk Jet)
4 F% J8 o9 B: F: C连续喷射式原理是通过对油墨施以高频震荡压力,使油墨从喷嘴中喷出形成均匀连续的微滴流。在喷嘴处设有一个与图形光电转换信号同步变化的电场。喷出的液滴在充电电场中有选择地带电,当液滴流继续通过偏转电场时,带电的液滴在电场的作用下偏转,不带电的液滴继续保持直线飞行状态。直线飞行的液滴不能到达承印物而被集液器回收。带电的液滴喷射到承印物上而完成印刷。
- q: F3 M6 O2 P' |2.按需喷射式DOD(On Demand)8 G, K9 n5 a' i! r3 i( m& z* U
按需喷射式喷印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印花时,系统对喷嘴内的油墨施加高频机械力、电磁式热冲击,使之形成微小的液滴从喷嘴喷出,由计算机控制喷射到设定的花纹处。按需喷射式应用最广的是热喷墨技术,它是依靠热脉动产生墨滴,由计算机控制一根加热电阻丝到规定温度,致使油墨气( 雾) 化以后从喷嘴喷出。另一种 D O D 技术是电压式喷射系统,即由计算机控制在导电材料上强加一个电位,使导电材料在电场方向产生压缩,在垂直方向产生膨胀,从而使2 \! u3 F7 V, V7 z& ~2 n+ I
油墨喷出。喷墨印花不仅要求高精度的喷嘴技术,高精密的控制技术,同时,要求具有高纯度、高浓度、高牢度、高稳定性的' y  K6 h0 k2 O# b# C% @
墨水(油墨)与之匹配,才有使用价值。! o# ~* j* u8 s. e+ G  g
3.数码喷墨印花的工艺过程( n) `5 N3 i% K
喷墨印花的工艺过程随所使用的油墨而定,一般酸性染料主要用于地毯印花,分散染料主要用于涤纶织物,活性染料主要用于棉织物。下面以活性染料油墨用于棉织物的喷墨印花工艺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K+ V7 f) c& C% p
织物前处理→印前烘干→喷墨印花→印后烘干→汽蒸( 1 0 0 ~102 ℃,8 min)→水洗→烘干。
( C6 @" E& x4 o. T  A) o织物的前处理主要是由于织物的润湿性和纤维之间的毛细管效应,常规织物印花色浆中必须使用适当的印花填料以防渗化。而一般的喷墨打印机只能使用低黏度水性墨水,若直接将其喷印在织物上,会使染液向各个方向渗化,因此必须对印花织物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喷射印花时利用专用软件,以适当的分辨率进行线条、图案打印,印花织物后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固色牢度。2 S+ H2 ^. F) A- n- e9 v4 v* e
三、宽幅数码喷墨印刷市场调查: j1 }% v. e. Y6 k! f( M6 h
美国NPES(国际印刷商务协会)曾对大幅面数码喷墨印刷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市场很大,年产值约110 亿美元。并且任何从事数码印刷业务的公司都能很快地添置大幅面喷墨印刷机,并获得极好的经济效益。
* e( m8 o, G- X国内大幅面数码喷绘市场竞争态势1 \; I( I, A) n- n
国内的大幅面打印机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C A D 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而GIS 和G A (图形图像)领域在一些厂商的强力参与下日渐走红。目前其在国内大幅面打印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 0 %。如果按照技术领域( 主要包括C A D 、G I S )和G A 领域来划分这个市场,目前国内大幅面打印机在技术领域的应用占到了9 0 % 左右的比例,而惠普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已占到约90%,可谓根深蒂固;在GA领域惠普的份额也在 60% 左右。眼下紧随惠普之后的是E N C A D ,这家美国的专业打印外设企业,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但实力强大,1 9 9 8 年其在国内大幅面打印机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5%,处于第二位,不过自1999 年E P S O N 和佳能等厂商开始介入大幅面打印市场并初获成功之后,目前无人撼动只有惠普一家。
/ A5 s9 X5 v6 G% @( x/ N众所周知,技术是永远没有顶点的,任何一个竞争的市场都差不多遵循同样一个规律:在启动阶段是“快鱼吃慢鱼”,在成熟阶段是“大鱼吃小鱼”。从目前相对整个的数码印刷市场而言,我国数码印刷在整个印刷行业中拥有量还很低,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品质、高速度的宽幅数码印刷设备更是寥寥无几,这与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不匹配,但这种“不匹配”的本身就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及时引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减少现有业务盲点,补充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企业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增长,“基业常青”的必由之路。
6 h, L2 u$ L' E- ?! K' v$ }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6-2 09:42 , Processed in 0.1163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